指甲上的大生意 互联网 + 美业的新机会
走出团购的困局,当“互联网 + 美”进入更深层次后,很多互联网企业便做起了上门生意,其中当属美甲行业最为热闹。
在河狸家创立前,几乎没人认为可以把美甲师约到家里。而在这家网站兴起后,似乎所有的“生活服务”都可以上门。在创立了雕爷牛腩、阿芙精油等知名品牌后,讲求互联网思维的孟醒让河狸家赶上了上门服务的风口。但他表示更该感谢的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兴起,过去的“打车大战”培养了用户的在线支付习惯,是各行业线下服务时出现的消费痛点给了各家O2O 创业的机会。
去年 3 月河狸家上线,成为国内第一家推出上门美甲服务的互联网企业,迅速颠覆了美业的生态环境。据了解,在平台初创时期,河狸家遍访北京 50多家中高级美甲店,开始“挖人”,并在 58 同城、赶集网等平台寻找美甲师,最初的 100 名美甲师用了一个多月时间才招募完毕。由于初创阶段没有用户积累,所以河狸家对美甲师给予高额平台补贴,保证她们在没有订单的状况下一个月也能拿到较高薪水,保证了自身的正常生活。由于美甲圈子并不大,河狸家的美甲师队伍在北京迅速壮大,最初的“种子美甲师”,收入构成从“以平台补贴为主”变成“100% 提成”,有的人开始过上月入数元的生活。
从美甲行业来看,河狸家砍掉了线下店面存在的价值,否定了与之相关的作坊模式,重新定义了移动互联时代美甲行业的产业模式。对于消费者来说,足不出户即可享受美甲服务,繁多的美甲款式是任何一家线下美甲店都无法提供的,而所花费的费用仅为线下美甲店的一半甚至更低。而对于美甲师来说,因为河狸家完全不向她们收取费用,收入空间得以大幅提升,只要手艺够好,完全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获得比之前在美甲店高得多的收益。
平台运行一年多,河狸家已拥有注册用户超过百,业务范围也从美甲扩展到美容、美睫、手足护理、化妆造型等业务。旗下注册了近 3000 位各类手艺人,日客单量峰值超过 20000 单,客单均价超过 150 元。继 IDG 提供 3000偏低,不少人的购买能力还很有限。很多用户用很低的价格消费一次,并不是美容院真正面对的群体,导致美容行业在团购平台上销量不少,但转化成固定用户的比例很低,原因便在于这种消费形式并未解决这一行业的痛点,即找准客户群体。
这一说法也得到了团购网站的认可,一方面商家希望找到有消费能力的潜力用户,而团购消费者往往是短期消费 ;另一方面消费者都希望以较低的价格得到高品质服务,但接待能力、服务能力有限的商家可能无法真正满足大量团购消费者的需求。
目前在众多团购网站中,美容美甲以及纤体这一领域的订单并不多,但是整个团购行业中投诉较多的领域。还在坚持做团购的商家,基本也是通过网站提升曝光度。“团购网站追求的是商户的覆盖率,但是在这一行业上不够专业。”有团购网站人士表示,美业属于女性消费生活中的刚需,她们对于用户体验格外在意,较难通过团购消费来选定适合自己的店家,因此团购在短时间内提高人民币 A 轮投资之后,B 轮融资估值已达 10 亿元人民币,C 轮融资估值近20 亿人民币。虽然目前还处于大量投入阶段,但河狸家希望以“美甲”为切入点,打造美业消费大平台。
在河狸家身后,同行的势头也不容小觑。美丽加、秀美甲、嘟嘟美甲等均已获得千级别投资,这些美甲 O2O 在产品形态,商业模式上都很相似。小赵是一名在某美甲平台注册的美甲师,她表示线上预约,可以完全摆脱自己所在位置的局限。自己每天的工作流程是先在手机 APP 中上传她已有的美甲作品,等待消费者预订,然后和对方确认住址和指甲样式,带着工具箱上门服务。由于在平台运行中期入职,目前平均每次服务价格在 300 元左右,月收入已经超过元。
嘟嘟美甲创始人王彪表示,美甲行业属于高客单价、高频次消费。通过前期市场调研发现,全国市场总规模大约有 300 亿至 500 亿元。“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 O2O 模式,建立一个平台聚拢消费者和美甲师,用户在平台下单,美甲师提供上门服务,是可行的商业模式。”
他认为,不管是用户端还是美甲师端,人员的聚拢并不困难,后期也不会面临人员不稳定、脱离平台的风险,能够实现高粘性。
文章来源:www.ouquan.cn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