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点名豆瓣 这些反对社评到底错在哪了? 举报文章

点名豆瓣 这些反对社评到底错在哪了?

作者:admin    来源:用户投稿    时间:2016.12.30   

  摘要:本质上,反对声音的社评应该归结为“错误”,即:根本不了解豆瓣电影社区的氛围和环境,而去对客观存在的社区文化进行有差异的理解和评价。

  

点名豆瓣,这些反对社评到底错在哪了?

  我很久不登豆瓣了,直到今天关于“豆瓣电影”掀起了一波“骂战”后,我才重新关注到这个2012年用户就破亿的兴趣社区型产品。反对豆瓣电影的的观点很明确,即:国产电影(尤其是某城、某渡人)票房不利,口碑不好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这个叫“豆瓣”的社区养了一批“为了黑而黑”的“黑心用户”,二是这些“黑心用户”崇洋媚外,看不得国产电影好,非要把某城、某渡人等“优秀”国产电影扼杀在摇篮里。

  总之,从根上说,中国的电影产业就是被你们这些“黑心用户”崇洋媚外的评论给搞坏的。至于电影本身,这是电影人的事,你们这些外行人懂什么?

  当然,除了点名豆瓣,猫眼也顺手遭了殃。作为“外行人”,虽然我不清楚这其中有些什么利益裹挟,也不懂从专业上分析豆瓣打分体系的好恶。但今天,作为一个有基本审美品位的电影爱好者,我们都必须客串一把“豆友”,不然“10分”的“好电影”会太多了,而我们总归会管不住自己的“口袋”。

  从心理学上看,我们在利用脑海中的知识(大部分是模糊的认知)去评判外部世界(客观且精确的知识)时,经常会由于短时记忆过载导致差错的产生。而差错,又分为失误和错误两类,本质上,反对声音的社评应该归结为“错误”,即:根本不了解豆瓣电影社区的氛围和环境,而去对客观存在的社区文化进行有差异的理解和评价。

  媒体人“雪盲”在豆瓣的恶搞,被用作案例就是一个比较好的例证。按照他们的这个逻辑,”HolyShit”在电玩圈岂不要翻译为“神圣的狗屎”?

  错误的成因

  回归到我们这些“黑心用户”本身,豆瓣电影社区之所以经久不衰,除了产品层面豆瓣有较好的社区运营机制外,这个社区也满足了我们这些“黑心用户”的两个心理需求:窥视和寻求认同。

  我们从互联网产品上寻求快感,很大程度上是被“窥视”所驱使。微信朋友圈月活上亿,我们通过朋友圈“窥视”他人的生活、信息和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以完成对完美的镜中我的构建。而直播更是把这一心理需求放大,我们看别人吃饭、睡觉、玩游戏,设想自己也经历过类似的生活。

  相比而言,豆瓣的层级较社交产品和直播更浅,但也直指了我们对热门电影的好奇和窥视。虽然,大部分人很少去直接评价一部电影,但高的评分,让我们对这部电影满心期待,低的评分,让我们享受了吐槽的乐趣(尤其是权威被颠覆,经典被解构)。

  这就形成了豆瓣电影社区独有的文化本身,如同我们在电竞里杀死第一个单位,电竞圈称之为“一血”,电影社区也有很多独门暗语,比如对虚构电影的自嘲,以及对豆瓣电影1星电影的恶搞排名。

  另外,我们也在社区型的产品中总是不断地在寻求认同。在某乎,这被细分为每一个UGC的兴趣词条,在微博这反映为我们关注的大号的价值取向,而在豆瓣的电影社区里这归综到大家对美的赞赏和对丑的吐槽。较之共同赞美某一个事物,共同对某一个事物进行吐槽更容易拉近社区成员之间的距离,也容易形成群体认同感。

  因此,在对这种电影社区为用户所带来的心理需求完全不清楚的情况下,对电影评论文化的否定和把电影产业的不举归因到我们这些“刁民”的身上,就是一个极大的错误。

  这个错误的成因也极大程度上是由体制的内外脱节导致:不理解规则(对亚文化规则的不理解)、知识匮乏(对电影社区成因知识的匮乏)以及记忆失效(对电影产业到底为什么发展不好的记忆失效)。

  这三要素构成了这次对豆瓣电影评论文化错误批判的主要原因。

  丹麦工程师延斯·拉斯姆森将人的行为模式分为三类,其中,基于规则的模式被称之为“如果….那么…”模式,但经常被人们误认为是简单的叠加,而导致行为差错。类比到此次风波的社评——如果你们去给国产电影差评,那么电影产业就发展的不好。显然也犯了这个错误。

  然而,抛开错误形成的三个成因,对电影评论行为本身的批判也是一种简单的“回归性的判断”,似乎代表体制的他们对其中的事件(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与豆瓣影评的关系)完全清楚,而且事后看来可以预见,但在事前却完全预测不了也没预测到。

  事实上,这种事后的解释是难以支撑他们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不好成因的判断的。

  朴素的心愿

  所有的电影都有两个永恒的主题:欲望与回忆。我们在其中,不断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和与心中完美的自己几近类似的身影。

  其实,判断一部电影的好坏是非常主观的一件事,就像很多英格兰人不喜欢《勇敢的心》,他们觉得这压根就是“大逆不道”,但在其他地区它在大部分人心中是对自由的期盼和向往。而有的人对《V字仇杀队》压根不感冒,觉得过于架空,但在中国解禁后却让一部分人看到了另一种不一样的解读。

  作为电影爱好者,我们评判一部电影的好坏(对国外电影普遍打高分、对国产电影普遍打低分,这一现象也确实存在),往往是出于看完后,捶胸顿足反问自己:“为什么中国拍不出这么好的电影?”的“攀比心”。这种心态上的变化,反而就像我们一直在骂国足,它体现了我们希望通过“骂醒”国产电影,让它们超越欧美大片的朴素心愿。

  而这从国民性格的角度看,国人的特征是对自己的东西一定是要极尽批判之能事的,但一旦走出国门,外国人对中国有一丁点的批判都是不行的。有的人觉得这是一种劣根,但我反而认为这不是丑陋,却多了几分可爱。

  最后,很多人和我一样虽然不玩豆瓣,但都挺身而出当了一回“豆友”。相信和我们一样,他们也并不是什么黑心用户,而是希望国产电影能越做越好,能让我们在豆瓣上自豪地打一次五星的一群人。

好文打赏,给Ta鼓励
扫一扫用手机阅读本文
Tags:这些  点名  豆瓣  反对  社评  到底  在哪  
  • 相关搜索
图片推荐
    从用户注册输入验证码来说 用户体验真的很差

    从用户注册输入验证码来说 用户体验真的很差

    不用验证码可不可以?对于老网民来说,曾经有过那么一段黄金岁月,注册任何网站,玩任何网络游戏,根本就没有验证码这一说。不过,好日子并没有享受多久,现在无论注册什么网站、论坛、玩游戏、支付都需要验证码,什
    淘宝客引流/微信引流的思路分析和技巧分享

    淘宝客引流/微信引流的思路分析和技巧分享

    大家好,我是前锋。抱歉,最近都比较忙,没有和大家交流机会。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引流的技巧和关于淘宝客的干货。引流的方法和技术有很多种,只要抓住一个小模块,做精了就很牛!  我最擅长的是淘宝引流和微信淘宝
    如何利用4种参考群体的力量 去影响你的消费者?

    如何利用4种参考群体的力量 去影响你的消费者?

    【Re-think】  群体力量  这篇文章,带你重新思考,营销中很多人忘记使用的一种力量群体。  (内容部分来自之前去唯品会培训的演讲,现在分享给各位。)  我看过很多这种文案:  我的产品,开机快
    世界杯时段全民大热,互联网的各种借势营销

    世界杯时段全民大热,互联网的各种借势营销

    世界杯来了,在北京花两块钱都能游遍全世界了。  能引起全民注意的持久性运动,一直都颇受企业重视,2006年青岛啤酒搭乘德国世界杯、一路青云直上,2010年海尔携手央视大型足球娱乐节目《豪门盛宴》推出我
    今日头条与腾讯缘尽 个性化资讯市场依然充满变数

    今日头条与腾讯缘尽 个性化资讯市场依然充满变数

    腾讯投资今日头条的消息被传得沸沸扬扬。今天凌晨今日头条CEO 张一鸣在头条问答进行了侧面辟谣:最近有同事郑重地跟我说,他加入头条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为腾讯员工。我当然也不是,多没意思。,几乎封死了今日头条
    谷歌CEO收入过亿 但他曾是个印度穷孩子

    谷歌CEO收入过亿 但他曾是个印度穷孩子

    执掌谷歌第一年的桑达尔皮查伊(昵称劈柴哥)这下可乐了,因为他在2015年的收入已经超过了1亿美元。而他从印度的一个穷孩子变成谷歌的CEO,可谓是最励志的成功故事。    劈柴哥薪酬超过一亿  在谷歌母
    .top域名使用中的困扰

    .top域名使用中的困扰

    说正事。我们最近在搞一个新的网站做在线教育,因为现在好的域名实在不好注册,所以我们选择了比较新的域名.top 。虽然在一开始注册时也想到会不会百度收录有问题。但是还真没想到困扰远不如此啊。  就拿今天
你是怎么知道非凡网赚网的?
  •   
  • 联系QQ 邮箱:976382653@qq.com 微信:976382653
    在线留言
    发布软文
    广告自助购
    文章调用
    常见问题
    保存到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