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不是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的简单结合,而是利用互联网对所有行业的再造,产生新的商业模式。比如说,互联网+银行、基金=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零售=电子商务,互联网+制造业=工业4.0……”360董事长周鸿祎认为“互联网+”是化学反应,就好比氧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水一样,如今,随着“互联网+”这个词大热,很多乡镇、农村也开始向互联网+进军,那么,互联网+乡村=?,也许互联网下乡是个伪命题,潜力有限。

我们看看最近互联网大佬们的新动向,天猫迎来了兰蔻、mini等传统品牌的入驻,腾讯和郭台铭开始联合做“互联网电动车”,小米雷军打算和李宁联手进军智能运动领域,在互联网大佬们和实体行业强强联合的时候,京东悄然下线,京东布局的县级服务中包括商品配送、客户体验、推广员培训等。来自京东相关消息,京东计划在东北三省开通25个县,招募1700个推广员,将覆盖5000个以上的自然村。
互联网+乡村,面对农村广阔的领域,还有稀少的人群,在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中,虽然在农村上网容易,但是,快递却不容易,据某快递公司数据显示,农村快递的费用将是城市的5倍以上,而且如果以农产品为主要商品的话,几十斤、几百斤恐怕是很平常的事情,在城市电商快递行业还没有很好解决这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时,农村电商似乎在快递这一块就是一个很大的难点,甚至无法逾越!
互联网+乡村,可以让信息飞入平常农家小院中,但是,如何有效的利用互联网资源,对于互联网还是一片陌生的乡村来说,具有一个优势同时也有一个先天的劣势,优势是这块地域很少有人开拓,还处于待开发状态,劣势就是大家都不去开发的原因是乡村虽然地域广阔,却人口稀少。
我们知道,目前目前互联网用户的主力是80后,90后,这个人群大部分都生活在城市中,乡村只占据很小一部分。相对来说,互联网人口乡村也不是很占优势,互联网进入农村,其核心的问题是啥?促进消费还是带动农村创业。
目前,很多乡镇响应中央号召,积极引导农村青年进行互联网创业,而诸如京东这样的互联网大佬进入乡村,其最终目的是将京东的电器产品销售到农村,为销售展开新的渠道,拓展新的消费群体。
互联网+乡村+电商,只是促进了消费,不过,对于消费能力相对较弱的城乡来说,本地的零售行业会针对本地区的特点,出售适合城乡消费的产品,京东全国统一价,网络销售更是如此,对于一些城市来说,很便宜,而对于一些消费群体来说,并不便宜,如果解决地域不同收入相差问题呢?互联网电商价格透明性和城乡消费能力差异性不能不说是一个矛盾点。
从乡村的角度来说,拥抱互联网无疑是希望从互联网中获得商机。农村主要的资源是土地和土特产,而早在十多年前,有人就试图建立“土特产”这样网站寻觅商机,近几年顺丰依靠其强大物流能力,力图打造全新的生鲜超市,最终遇到的困难比想象还要严重,互联网固然打破了地域限制,但是最终决定的还是人,只有人群的地方才有更多的商机,具有一定购买力的群体才能产生效益,这些,乡村有着天然的缺陷,互联网+乡村最终结果可能差强人意。
当然,互联网是一个诞生奇迹地方,乡村作为互联网的空白点,现在做的最好的乡村就是“淘宝村”,不过所谓的“淘宝村”,实际上是人口密集的地方,而且大多都是做加工型的企业,和真正意义上的乡村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真正的乡村电商应该是这样,绿色环保,没有现代工业的痕迹,这也许比较理想化,正是因为如此,互联网+乡村,也许不过是个伪命题!
创业网原创文字,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留本链接:http://www.shengyiqu.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