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李彦宏说错了,未来可能没有O2O了,也可能没有百度了 举报文章

李彦宏说错了,未来可能没有O2O了,也可能没有百度了

作者:admin    来源:用户投稿    时间:2015.12.15   

  李彦宏在最近的一次论坛上大胆放言:未来5年可能一家O2O都不剩。

  在此,笔者也大胆方言:未来5年百度(腾讯阿里)可能都将不复存在,因为,谣传Google要回来了(笑)。

  我为什么敢这样说?我们都加了一个词:“可能”。李宁的广告词,一切皆有可能,其实也就意味着,一切都是不确定因素。一切既都有可能,一切也都完全有可能没有可能。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即便5年后O2O依然活得好好的,李彦宏也并没有说错,因为一切只是可能。

  而笔者认为,未来绝不会就没有O2O了,正如未来很难没有百度腾讯阿里了一样,即便现在这种形态的O2O会死掉,O2O这种模式本身并不会消亡,因为它反应的是一种趋势,是一种商业模式和规律。

  并且,笔者还认为,未来的O2O,优势在传统企业。

  为什么现在的O2O这么难

  业界近期普遍认为O2O出现了一轮倒闭潮,甚至还流传了一份悲情的“死亡名单”,很多已经实现了几轮融资的O2O企业都已经倒下。南方都市报文章《近千家O2O企业倒闭,寒冬到了该怎么活下来?》更是直接指出,进入9月,创投圈一直笼罩在寒冬论下,近千家O2O企业倒闭。

  其原因,很多人给出了各种分析,包括竞争大,同质化严重,资金链断裂,用户习惯不成熟等各种原因。

  而笔者认为,O2O项目之所以难做的根本原因,是由这个行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以上这些原因,目前大多数互联网垂直领域可能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重资本

  O2O是一个重资本的行业,有很多地方需要花钱,既然O2O意味着线上线下,那么,相对于纯传统企业或者纯互联网企业,它既需要线上的投入,更需要线下的投入,面临着线上线下的双线作战,所以需要的资本会要求更高。

  通常情况下,大部分O2O都包括以下方面的资本投入,包括门店(线上即网站)、供应链和物流(或配送费用)、团队、推广成本等,并且往往都是双份,即线上线下双重配备,比如团队,就既需要线上的,也需要线下的,推广成本也是如此。

  薄基础

  但是对于很多O2O企业来讲的话,他们作为新创企业,往往并没有基本的资本、团队、线下资源等方面的基础,他们试图走向成功的路径也是由上而下的,即首先对位自己为一个互联网企业,然后是一个有线下部分的互联网企业。而作为互联网企业来讲,前期基本上就是轻资产的,要走向线下,如果没有血液入,他们是非常困难的。

  这就让这些企业往往置身云端,自然根基不牢。

  长周期

  事实上,很多O2O项目的盈利周期是比较长的,它需要一个长远的布局,需要一个比较长时期的投入周期,包括用户消费习惯的形成、用户对平台的认可、门店或者服务网点的完善、员工的培训等各个方面。

  事实上,相对于纯粹的互联网企业,纯粹的把工作重点寄托在推广上,寄托在把用户抓取到平台上,这种思维是远远不够的。相对于纯互联网企业,他们要做的更多,尤其是在线下。

  短心态

  但是,很遗憾,大部分的O2O企业或许没有这种长期投入的打算,或者说实力,因为他们本身就基础太薄。他们往往把很多注意力集中在用户抓取上,希图获得资本,或者快速见到效果。

  因为资本需求的逼迫,他们这种希望也越急迫,造成心态就越短视。

  为什么传统企业O2O会更容易?

  正因如此,或许李彦宏先生才说,未来5年可能一家O2O都不剩。但是,如果拥有坚实线下基础的传统企业布局O2O,我觉得一切就有了太多变数。

  为什么?因为相对纯O2O企业,传统企业在布局O2O的过程当中,会有很多优势。这些传统企业,既包括传统实体企业,也包括传统互联网企业,特别是那些已经实现向线下跨界的互联网和电商企业。

  这些优势,也有对应上面四个方面的四大优势:

  1、资本积累。

  相对于纯O2O企业,这些传统企业大部分都有一定的资本积累,并且原有的产业可以持续为O2O项目持续血,就往往不会因为资本的逼迫揠苗助长,在布局过程中可以更从容些。

  2、线下积累。

  大多数传统企业,包括已经从线上走到线下来的传统互联网企业,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线下基础,包括门店、与线下门店的合作关系、服务网点、物流和供应链、产品和服务资源以及人脉和资本、以及成熟线下团队等方面的资源等。

  当他们进入O2O领域的时候,这些线下资源可以快速帮助他们实现线下的布局,以及实现向线上流量的导引。

  3、品牌积累。

  同时,这些企业往往还积累了比较深厚的线上线下的品牌影响力,很多用户和投资人、团队对他们已经有了认知和认可,这为他们节约了很多各方面的成本,同时保证了更好的运营效果。

  所以品牌积累,往往也意味着一定程度的用户积累和客户教育。

  4、从容心态。

  正因为有以上三个方面的支撑,所以他们面对O2O项目的较长周期和较大投入,就会比较沉得住气,这就决定了他们实现服务落地的态度以及效果,从而决定了项目的最终效果。

  但是,传统企业显然也是有劣势的,特别是一些传统实体企业,他们很多都不太了解互联网,团队互联网运营基础也较为薄弱。

  但是,相对优势而言,这些都是可以逐渐弥补的。

  对应马云李彦宏时代的互联网之路,O2O到底该怎样走?

  在马云李彦宏的时代,他们开辟了一条崭新的互联网成功之路,这条路在他们之前还没有人走过。

  那么马云李彦宏式的互联网之路,是什么路呢?他们实现的是纯互联网企业的成功,单纯依靠互联网运营,实现了互联网项目的成功。然后最终逐步走向线下,在线下完成各个领域业务的布局,即跨界。

  它的成功是从上往上,一直水平的,一直在云端的。或者说,到了新阶段后,它是从上往下的,从云端到地面的。

  某些O2O企业或许也可以这样走,然而周期也很长,要走到线下的过程更加漫长。但是,或许更应该从下往上,从地面到云端。先把工作重点集中在线下,从线下突破,先从传统行业开始积累起,或者先把线下做好,然后再做线上,一步步来。

  这样做的好处是,对于一些实力较弱的企业,可以避免双线作战,减少线上各项成本的投入和缩短企业可以自我造血的周期。

  先做线下,这样然后还可以形成线下基础,因为线下业务往往是比较容易盈利的,这样可以帮助企业自己养活自己。

好文打赏,给Ta鼓励
扫一扫用手机阅读本文
Tags:说错  错了  未来  可能  没有  也可  也可能  百度  
  • 相关搜索
图片推荐
    赚钱很难又辛苦,那是因为你不了解网络兼职

    赚钱很难又辛苦,那是因为你不了解网络兼职

    很多人都会觉得赚钱很难,工作不仅辛苦,而且到手的工资还不多。每天早晚挤公交车,在办公室里又是每天做着同样的工作,单调而又枯燥,工作很难提起激情。如果你也觉得赚钱很难又辛苦,那是因为你不了解网络兼职。网
    中小企业建站需求旺盛,微企点打造完美建站体验

    中小企业建站需求旺盛,微企点打造完美建站体验

    创业团队经常遇到的三个场景:1、你说你有一款令人尖叫的产品,却给用户看了一个粗糙丑陋的网站,然后,就没有然后了。2、你说你有一个令人拍案的创业计划,却给投资人看一个粗糙丑陋的网站,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网站优化细节之标题和正文的匹配度

    网站优化细节之标题和正文的匹配度

    之前我们分析了新的SEO时代在网站标题上的优化思路,主要从满足搜索该关键词用户的需求和增加吸引用户的创新点这两方面强调的,下面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标题和内容的一个匹配度的环节,这一环节是在我们网站标题优化
    不用SEO一样有流量

    不用SEO一样有流量

    本文最主要不是方法。是思维和变通!  为什么要写这个呢!其实现在觉得大家把SEO看太重了,却忽视SEO之所以存在的意义!就是为流量! 我做站时候,那时候SEO还不是很流行,可是那时候的我一天自己引流,
    京东7年融资20多亿美元,刘强东是怎样做到的?

    京东7年融资20多亿美元,刘强东是怎样做到的?

    从零售做起的刘强东,深信规模效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宁愿用亏本来换取更多的品类、更快的物流以及更大的规模。从成立以来,京东均以远超于行业平均增速的水平高速发展。尤其是在2007年到2010年,京东每
    百度站长平台:大型网站到了需要做改变的时候

    百度站长平台:大型网站到了需要做改变的时候

    外出参会交流、与站长朋友沟通,到最后总是成为接受吐槽的垃圾桶,无非就是大搜索的流量越来越没的搞、seo干不下去了,我该回家种地了......难道SEO除了优化网站结构、梳理TDK、研究百度算法就没有其
    56小时破千万 网易味央养猪众筹为何如此轰动?

    56小时破千万 网易味央养猪众筹为何如此轰动?

    网易众筹养猪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高的关注度,并且获得火爆认筹,这一方面是网易品牌良好口碑的反应,另一方面是网易黑猪肉迎合了当下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刚性需求。  文|李东楼  最近,有关网易养猪的消息再
    对号入座,SEO最容易陷入的6大误区

    对号入座,SEO最容易陷入的6大误区

    很多对SEO不了解或者刚入行的一些新人,对SEO的认知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误区。如果不能正确的认识SEO,就很难做好SEO工作,容易让人陷于一种迷茫无助的状态。今天我总结了SEO最容易陷入的6大误区,只
你是怎么知道非凡网赚网的?
  •   
  • 联系QQ 邮箱:976382653@qq.com 微信:976382653
    在线留言
    发布软文
    广告自助购
    文章调用
    常见问题
    保存到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