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列王的纷争:个性化新闻平台别了市场却失了人心! 举报文章

列王的纷争:个性化新闻平台别了市场却失了人心!

作者:admin    来源:用户投稿    时间:2016.6.18   

  当传统媒体人在面对个性化资讯平台崛起时,似乎都有一种刀架子脖子上的感觉。纽约时报CEO Mark Thompson 曾这样描述眼下传统媒体行业对互联网的态度:"There is risk. But there is danger of staying outside the party" (合作有风险,但不入局更危险)

  一款会自动学习的资讯软件,它能聪明地分析你的兴趣爱好,自动为你推荐喜欢的内容,并且越用越懂你的时候,新闻资讯平台的市场格局已经被这种创新所颠覆。传统媒体人虽然敢怒也敢言,但面对大众对个性化新闻平台的追捧,他们也意识到,要么开始改变,要么离开这个行业。

  区别于Flipboard和ZAKER这样的多平台内容深度个性化定制,国内的个性化资讯平台采取了机器推荐+自媒体入住这样的混合方式。这种以后台数据抓取用户兴趣,中台靠自媒体生产内容,前台通过个性化推荐的模式,在短短4年间,改变了中国新闻资讯市场的格局。

  截止到2015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12.8亿,其中新闻资讯领域行业用户规模达到9亿,在移动端渗透率达到70.3%。在猎豹全球智库发布了安卓端2016年1月新闻类APP排行榜中,今日头条、腾讯新闻、一点资讯分列移动资讯APP前三位,并且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这其中仍然采用传统编辑推荐的只有腾讯新闻一家,可见个性化新闻平台已经成为绝对的主流。

  

微信截图_20160616140506.png

  不过就算是腾讯也开始加快了在个性化新闻平台的布局。15年底,腾讯前CTO张志东内部喊话点名负责媒体业务的OMG事业群,要求对今日头条的模式进行关注。此时腾讯旗下的天天快报也逐步浮出水面,这也被视为腾讯狙击今日头条的秘密武器。不过虽然腾讯内部非常重视这个项目,但不少腾讯员工都私下表示,天天快报跟今日头条厮一厮没问题,但是要想干掉今日头条又谈何容易。

  如果追溯一下门户时期的新闻变革变,最多就是把线下的内容搬到了线上。新闻产业的结构和模式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对于用户来说,第一感受就是获取新闻的速度快了,内容好找了。而对于媒体从业者来说无非是中关村的写字楼里多了一个可以选择的工位。

  但个性化资讯平台的出现却让很多人失去在这个行业继续做下去的欲望。当采、写、编、推都以更轻量级的形式和机器代替的情况下。不少媒体人发现,什么规矩、节操、门槛统统被移动互联网来了一个天翻地覆。尤其是自媒体的爆发,七荤八素的拼一篇文章,只要口味对路,阅读破百不是什么难事。而当苦逼的记者风里来雨里去,编辑改稿到深夜,第二天才发现自己平台的阅读只有区区几百人时,这才猛然发现,辛苦了半天流量都去了别人的平台!这真的有可能会气死人的!

  知名媒体人洪波在《纯粹的偏执》一文中提到:“我非常不喜欢「今日头条」,不是因为它的个性化做得不好,恰恰是因为它做得太好了。你的每次点击、每次点赞、每次转发、每次评论,都在告诉今日头条,这种的多来点儿,那种的少来点儿。你今天喜欢了一下鸡蛋,隔天你就会收到煮鸡蛋、蒸鸡蛋、煎鸡蛋、炒鸡蛋、卤鸡蛋、鸡蛋羹、鸡蛋汤、荷包蛋、茶叶蛋……体贴得不行。

  让我们来看看今日头条公开的部分数据

  到 2015年,今日头条用户日平均使用时长达 53 分钟。

  今日头条已经与超过2000家媒体机构展开了合作,超过了现有的门户网站合作规模。

  媒体在今日头条每天新增被推荐出的内容达到22613篇次,历史累计阅读量达到1亿次的媒体已经有74家,超过5亿的有10家,其中1家超过30亿次。

  由媒体机构生产,在今日头条平台上分发的内容,共有60375篇阅读总量达到10+。在今日头条上,爆款的底线是“100+”,2015年,媒体机构产生的100+内容数量有4612篇。

  媒体机构所发布的598篇文章,总计被收藏2 亿次,产生6630条用户评论,被分享到包括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的次数达到1亿次。

  今年第二季度,个性化新闻平台波澜再起,先是今日头条开始用线下广告的方式进行全城轰炸,试图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嗅觉灵敏的搜狐、腾讯立刻跟上两轮一样的广告,也开始大力宣传自家产品。不仅如此,搜狐更是在不久前宣布未来将在内容方面将进行大调整,全面转型自媒体平台,向今日头条模式靠拢,仅保留少数原创团队。这也标志着以搜狐总编辑陈朝华为代表的原创内容团队在搜狐内部彻底失宠了。

  

20160330114839959_副本.jpg

  张朝阳没错,他只是在追赶市场。但陈朝华打造的豪华内容团队在以后的市场中真的失去优势了吗,我看未必。个性化资讯平台虽然火爆,但是在疯狂增长的背后,不少用户也开始思考这种模式是否真的适合自己。而这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新闻不新,文章太水,内容低俗。

  1、新闻不新,冷饭热炒是第一个问题。不少自媒体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做新闻内容的“摸金校尉”靠一把洛阳铲(搜索引擎)就能把陈芝麻烂谷子的新闻事件挖地三尺给找出来,然后加点边角料,加热一下,这样的新闻通过机器审核后,又重新回到了大众的视野。不少人被标题吸引进来,读到一半才发现,你妹,把三年前的事儿拿出来糊弄我,当我傻啊。要知道新闻最重要的属性里就包括新闻的时效性啊。

  2、内容胡编乱造:水稿、公关稿在传统媒体人眼里虽不是洪水猛兽,但也仍有底线一说。毕竟自己发出去的东西代表了平台,而平台产生的影响力足以影响某一类人群或行业。这种还在乎脸面的做法,挡住了90%的水稿、公关稿。维护了平台公正、真实、客观的根本。而在内容大爆发的当下,有人假借新闻名义,发软文扩分夸大事实,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理财等行业。如果因为这些垃圾内容导致新闻平台的公信力下降,这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3、内容低俗:不客气的说,大多数用户看新闻都抱着猎奇心理。事儿越怪越好,越好玩越好。对于真实性和公正性只能依赖新闻发布者本身,可在流量和金钱的诱导下,不少低俗文章充斥着各个平台。你点一下,立刻给你推荐好多,你说不点不就完了吗?可我们的新闻体制又不允许你搞一个大新闻。所以在平台的帮助下,大众的欣赏水平在下降,而为了满足群众日益下降的水平,自媒体+不良媒体开始用写科幻小说的模式生产新闻,观点基本胡诌、故事全靠瞎编、内容东拼西凑,最后上来一盘加了水煮肉,用户虽然大呼过瘾。可未来呢,没人想过未来。

  与此同时国外在干什么,Twitter的 “Moments”、Apple的“Apple News”。都是在聚合热点内容的前提下,让编辑进行精炼和推荐。包括今日头条张一鸣本人也表示,任何公司都是两条腿走路,算法与人工并行的。

  对于未来新闻资讯平台应该何去何从,无论这条路怎么走,都应该解决好一个核心问题:内容分层、收益分层。

  点击率是恶之源,作为一个衡量文章受欢迎程度和市场占有程度的指标,以点击率为KPI是目前所有新闻平台对内容考核的唯一标准。但在各种扶持计划(如:芒种、千人自媒体等)的影响下,点击率开始让人疯狂。为了更好的生存,像《摊上这样的媳妇得啥好命,干装卸工的女人》《他给周星驰做了半辈子配角,熬成港片最牛绿叶,如今疾病缠身!》《结账时,听到这个声音一定要报警!》这样的内容层出不穷。

  如果说低俗内容确实有市场的话,那么中高端内容已经被逼到了悬崖边上。目标群体不一样,内容所产生的影响力和作者的收益不能同日而语。写行业观点给老板看的和写娱乐新闻给大众看的,如果单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点击量不均,作者心态失衡是必然的。媒体人似乎总有一种钝刀剌肉的错觉,我这么使劲儿怎么就不见效果呢?

  其实,最近火爆的“在行”和“分答”已经间接的给媒体人指出了又一条出路,这是一种思路上的转变,如果把这种想象力落实到媒体层面,会不会产生新的化学反应?尤其是针对高端用户群体。这种模式上变革势已经箭在弦上。

  在收益方面,大的媒体或自媒体,没人在乎平台给的三瓜两枣,人家挣钱的方法多着呢,你们就别提别人操心了。他们更在乎流量和品牌。这里要谈一个赋能的问题,举个例子,在UC加入阿里后,也推出了UC头条这样的个性化新闻产品,随后俞永福推出了赋能媒体计划,意在让媒体像天猫商家一样,拥有自己的内容店铺。针对于大媒体赋能是平台应尽的义务。只有服务好内容的供给者,才能创造价值给市场和用户。但对于其他媒体而言,如果平台不进行分层管理、分层收益,势必都会沦为低俗内容的帮凶。

  分层怎么分,不是区别对待用户而是要让不同维度的内容发挥更大的价值。最起码应该满足特定人群的诉求。付费阅读和打赏不会成为主流,驱动好内容的方法只有让它找对对应的人,产生对应的影响力,获得对应的收益。

  低俗内容,相当于媒体领域里的恐怖袭击。你放任不管势必让恶人横行。不少资深媒体人抱怨,我写的东西那么有价值,但却没有得到合理的收益。这不仅仅是媒体本身的悲哀。也是这也行业被颠覆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无论怎么看,个性新闻平台,确实了。但了市场,但更要了人心。

  我只有个简单的愿望,明天起床后,最起有些标题让我们这些“事儿多”的人看得明白,这也算一种倒退中的进步了吧。

  小编微信公众号:hlwrdsj

好文打赏,给Ta鼓励
扫一扫用手机阅读本文
Tags:纷争  个性  个性化  新闻  平台  赢了  市场  人心  
  • 相关搜索
图片推荐
    单页应用SEO浅谈

    单页应用SEO浅谈

    单页应用SEO浅谈  前言  单页应用(Single Page Application)越来越受web开发者欢迎,单页应用的体验可以模拟原生应用,一次开发,多端兼容。单页应用并不是一个全新发明的技术,
    农村电商去年“双11”卖出857万只清远鸡 70%还没发货

    农村电商去年“双11”卖出857万只清远鸡 70%还没发货

    原标题:去年双11卖的清远鸡 70%还没发货    4月8日,阳山县供销社的农产品特产淘宝实体店里,客人可以直接看到商品。南都记者邹卫摄    去年双11,随着一天卖掉上千万只清远鸡的新闻登上各大网站
    《港囧》给创业者带来的三大启示

    《港囧》给创业者带来的三大启示

    文/陈根 (微信公众平台:陈述根本)  《港囧》可谓是最近大众关注的话题,从其票房的表现就可以看出火爆程度。截至10月4日,上映10天的《港囧》累计票房12.8亿,打破了此前由徐峥执导的前作《泰囧》于
    跨境电商怎样规避法律风险

    跨境电商怎样规避法律风险

    新闻背景  近日有媒体报道,在跨境电子商务中,来自美国的买家以高价购买仿冒品为由与中国商户聊天,获取其PayPal账户(国际第三方支付平台),随后相关品牌商凭借聊天记录在美国提起诉讼。由于在美国打官司
    微信朋友圈营销没有想象的那么神奇

    微信朋友圈营销没有想象的那么神奇

    可能大家身边有留意的话,身边都会有类似这样一个例子,包括网上也很容易看到。例子是这样的:某某人打算在朋友圈开微店,是卖***产品的(特别是卖面膜的,听到的次数最多),开始的时候很困难,连一件商品都没有
    胡润品牌榜200强:淘宝超工行排第二 搜狐落榜

    胡润品牌榜200强:淘宝超工行排第二 搜狐落榜

    2015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强  【TechWeb报道】9月18日消息,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15胡润品牌榜》报告,公布了200个最具价值中国品牌,其中非国有品牌101个,国有品牌99个,榜单显示腾讯
你是怎么知道非凡网赚网的?
  •   
  • 联系QQ 邮箱:976382653@qq.com 微信:976382653
    在线留言
    发布软文
    广告自助购
    文章调用
    常见问题
    保存到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