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订餐、半成品配送、餐厅预约甚至大厨上门服务,因“吃饭”引发的需求各式各样。但显然这并不能就此满足所有“吃货”的要求,需要有更具特色的食谱、更有人情味的就餐环境来填满他们挑剔的胃。
“一起吃饭”主张通过私厨预订组成线下8人以内的小规模饭局。私厨通常理解为私人订制的厨房,在“一起吃饭”的平台上,私厨既是指私人厨房又是指擅长烹饪的个人。整个过程发生在私人场所,饭菜由个人提供。
此饭局呈现小而美的特点,以“吃”为核心,把相同品味的人聚合到一起。通过社交属性使食客与主人、食客与食客间形成良好互动,从内容主题到参与过程再到事后社交形成完整体系。
吃不只是一件日常小事,更是一种追求。“对‘吃’有了兴趣之后,才发现生活如此美好。”一起吃饭CEO苗壮说。

品质生活追求
美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进步,人们把“吃”看得日益重要。“‘一起吃饭’的目标受众是有品质生活追求的细分人群。”苗壮说。他们身上往往会展现出相同的特点,有丰富的个人爱好,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不疲于奔命。
对于私厨,平台有明确的要求和考核:一个是做菜功力,一个是场所(通常是家庭或可容纳4-8人的无干扰的小店面)环境。对菜品的考核主要围绕特色、品味。
“大家来参与私厨饭局是一次丰富的体验,如果主人家里很乱很脏就很难谈体验,一般来说主人也要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有想法或者希望借此把爱好做成事业。”因各路食客需根据菜品,线上支付不等费用(目前价格集中于人均100-300元),因此用心的私厨不仅会享受其中还能从中获得收益。
以“吃”为主旋律,之后的交流互动将更有价值和意义。在中国人的观念里,“一起吃饭”是饭桌文化,也是关系亲密的体现。“每一次吃饭也是一次社交,拓展你的人脉圈子社交圈子。线下面对面的交流关系程度要好过网络交流,也会碰撞出一些工作上的、生活中的、感情上的火花。”苗壮说。
谈到饮食不可避免要提到食品安全。据悉,如果在活动体验中出现食品安全相关问题,危害到消费一方的个人健康,将会由私厨和平台双方共同承担责任。
饭桌上的社交价值
一起吃饭主打“一场私厨饭局,一个新的圈子”理念,“通过一项手艺使自己的生活轻松、自由、开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赚比上班还要多的钱”将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目前这一市场仍处于相对空白期,尚没有成熟的产品出来。以吃为线索的社交活动存在着无限可能。据苗壮介绍,“一起吃饭”以后有两大发展方向,一是借助高品质效应做大平台影响力、提升平台的社交价值,一是将私厨社区化,通过参加家附近的私厨饭局,享受邻里之间社交的乐趣。
“一起吃饭”模式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餐饮形式。在苗壮的愿景中,私厨饭局与美食共享将成为一项独立的事业,未来会出现专职私厨,将会有更多的个人愿意参与其中。这种新兴的就餐体验方式会对传统餐饮业造成冲击,甚至未来会存在革掉传统餐饮的可能。
据悉,“一起吃饭”项目年前开始策划年后实行,前期主要靠微信公众号经营,目前App正在开发当中,预计将于5月底完成。目前项目正在做天使轮对接。创始人苗壮出身人大MBA,在方正集团有7年的市场品牌工作经历。其创业合伙人为前方正同事,他上一个创业项目在达到4000用户后卖掉,现一起吃饭团队规模七八人。
苗壮介绍,上半年“一起吃饭”会集中主要精力于产品研发和北京、上海两地的市场推广以及活动效果上,预期到今年年底之前项目整体将会有一个大的突破和发展。